《呼兰河传》的读后感:少女之殇道尽了围观者的冷漠与恶意
文:绮墨言
《呼兰河传》中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“荒凉”,作者不断地重述着荒凉,我也在文字中一遍遍地感受着荒凉。
为何她所生活的环境处处透着荒凉?
无论是春日里的欣欣向荣,还是夏日里的繁华无边都难以明媚人们的视线。
他们的生命里充满着秋日的落寞,和冬日的萧瑟。
我细细地品读,才发现那道不尽的荒凉来自于生命对生命的漠然,弱者对弱者的恶意。
01 少女之殇
她是《呼兰河传》中着墨最多的角色。
她出场时刚十二岁,谢幕时才十二岁。
她短暂的十二年人生之旅是贫困,是苦难,是满满的委屈与怨望。
因为出身贫寒,她的家人才会被那曲曲几根红头绳所惑,将她送往离家千里的陌生城市、陌生人家,从此不问生死。
生如浮萍的她原应是弱不禁风、羞涩不语的模样。
正如呼兰河城里娘娘庙里供奉的娘娘:温和、柔弱、典雅。
她却将满满的生命能量充盈于自己强壮的躯体:使不完的力气、情不自禁的欢笑和滔滔不绝的话语。
她的光芒灼痛了人们的眼睛,因为他们已习惯了灰暗。那分明是格格不入的一道光,他们又岂能允许它的存在?
于是,人们各尽其能、争先恐后地将她推入了弱者的行列。
她病了,她不再笑了,她终于楚楚可怜了。
她的婆婆用无比平淡的语气向人们描述着对她的虐待:婆婆只是狠狠地抽打了她,婆婆只是用烧红的烙铁将她的脚底烫出了很大的伤疤,她只是在床上躺了十几天便可以下床走路了。
人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她只是被不干净的东西附了体,吃点土药,跳跳大神便足以让她康复。
看着她受尽折磨,人们兴奋着、同情着,一浪又一浪地享受着热闹。仿佛别人的苦难可以慰藉自己人生的千疮百孔。
那一刻,他们忘了自己原也是这般的可怜。
何其悲哀!何其荒凉!
02 鲜花的枯竭
她是作者笔下的王大姑娘,出场时刚满二十,离世时二十出头。
她长的那么甜美,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点缀着爱笑的面颜。
女人们赞叹着她的纯良,男人们垂涎着她的美丽。
她是怒放的花朵,人人都在艳羡着未来那个能得到她的男人。
终于有一天,她找到了那个男人。只是,结果让人们大跌眼镜。
她的男人是院子里最不起眼的冯歪嘴子。
他面貌丑陋、憨憨傻傻,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、繁重的拉磨工作。
闲暇时,他是人们的捉弄对象,忙碌时,他是人们视线里的空气。
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俘获了佳人的芳心,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于是,人们一边感叹着“鲜花插在了牛粪上”,一边对鲜花本身也充满着厌恶。
王姑娘成了婆娘们口中的“坏女人”,男人们口中的“残花败柳”。
寒冷的冬日里,她和刚出生的宝宝瑟缩在零下几度的磨坊里,桌上摆着结冰的碗筷,身上盖着装面粉的袋子,门窗外面是看热闹的人们。
寒风的凌冽无法吹散人们饱满的兴致,他们看着、听着,想那室内的人们会是何等的凄楚。
室内的人们越是凄楚,他们便越是兴奋和满足。
漫无边际的寒冷,无穷无尽的荒凉,全因那自内心深处蔓延至全身的冷。
03 蝼蚁的生命之光
冯歪嘴子的人生并没有因为娶了妻、生了子而有所好转。
不仅没有好转,反而是雪上加霜的荒凉。
东家得知他的妻儿生活在冰窟里,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时,没有给予同情,反而是刻薄地咒骂,残忍地赶出。
邻居们得知他们的窘境,没有伸出援手,反而是盼着他们的日子更水深火热一些,好从中讨得热闹与谈资。
日复一日,他生活在人们不友好的眼神与话语中。
然而,他竟没有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去寻了短见,反而总是笑意盈盈,似乎他有着用之不竭的信心和期待。
那些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比他们更弱的人竟活得好好的,真是愈发的郁闷,愈发的荒凉。
他们并没有去思考:冯歪嘴子为何能抱得美人归?
他们也不知道,冯歪嘴子与他们并非一类人。
同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,冯歪嘴子有着高尚的品格:善良。
他会和蔼地将年糕分给贪吃的小孩,他会将妻儿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,他会以真诚回馈别人的嘲笑与恶意。
他是那么的丑陋与渺小,却活得磊落,活得坚韧。
所以他拥有了漂亮的妻子,他拥有着两个宝贝儿子,他还拥有着希冀。
这是蝼蚁的生命之光,虽然微弱,虽然缥缈,却总是顽强地燃烧着。
后记
在很久很久以前,生活着那样的一群人们,他们曾朴实着、坚韧着、拼搏着,也曾冷漠着、愚昧着、麻木着。
不管如何,他们曾真实的存在着。他们书写着关于人生、关于人性的故事,平实、细腻又跌宕起伏,让人为之心伤、为之心累,又为之意难平复。
原创文章,作者: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ebacg.com/duhougan/1382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