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此不疲什么意思(乐此不疲的成语故事)
作者按:
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、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,有“千年帝都”“牡丹花城”“大运河中心”“丝路的东方起点”四张靓丽的名片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,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,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。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。今天推出之二十六:乐此不疲
乐此不疲
“乐此不疲”是指因为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。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,也说“乐此不倦”。成语出自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帝曰:‘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’”
说到“乐此不疲”这个成语,就得说说光武帝刘秀这个人。
西汉末年,农民起义爆发,天下大乱。刘秀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,壮大了自己的力量,于公元25年,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,定都洛阳,年号建武,是为光武帝。随后,刘秀派兵镇压赤眉军,削平了各地势力,终于在公元36年完成统一大业,恢复汉室统治。
一个新王朝的建立,面临着连年战争留下来的烂摊子,许多法律、法令、规章制度也需要重新修改和拟定。刘秀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振兴和建设东汉王朝的工作中,每天天刚亮就上朝理事,日影西斜才退朝而归。皇太子刘庄不禁为他的健康担忧起来,总想找机会劝说父皇注意身体。
一天深夜,太子刘庄见御书房还亮着灯光,就知道父皇还在研究国事,他隐约听到父皇连续干咳,忍不住走到御书房,对父皇劝道:“父皇,您有大禹、商汤、周文王的英明,却没有黄帝修身养性之福。请求父皇爱惜身体,劳逸结合,切不可劳累过度。”刘秀见太子这样关心自己,也非常高兴,他请太子坐下,笑着对太子说:“孔子说过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为父自己以处理朝政为乐趣,怎么会感到疲倦呢?也正是因为我这样勤于朝政,才能明察时务,不犯什么大错啊!”这就是“乐此不疲”这句成语的出处。
让刘秀“乐此不疲”的是哪些事情呢?刘秀在位期间做得最多的就是让国家稳定,让老百姓休养生息,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。他下诏恢复了西汉时期三十税一的旧制,减轻了老百姓的赋税。刘秀鼓励百姓垦荒,发展屯田,还采取安置流民、赈济贫民、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,使生产得到了很大恢复,也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。刘秀关心百姓疾苦,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。为了巩固国家政权,刘秀还裁并了四百多个县,精简了官吏,在地方上废除了掌握军权的都尉。
光武帝刘秀“乐此不疲”地做着兴国利民的各项大事,经过几十年的经营,东汉经济、科技、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,历史上称之为“光武中兴”。
在他统治期间,东汉的农业、手工业都得到了大大发展。铁制农具的改进,牛耕的普及,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,使生产技术大大提高;冶铁技术的改进,使铁的产量大为增加;精美的铜器、漆器、丝织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业工艺;通都大邑商业繁荣,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大兴儒学、推崇气节,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“风化最美、儒学最盛”的时代。
刘秀为国计民生尽心尽力,对自己的身后事却要求很低。公元57年,刘秀逝世,享年六十二岁。遗诏说:“我无益于百姓,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,务必俭省。刺史、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,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。”
刘秀为国为民“乐此不疲”,获得了世人敬仰。刘秀死后,其子刘庄继位,葬刘秀于原陵,上庙号世祖、谥号光武皇帝。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。当地亦称“汉陵”,俗称“刘秀坟”。对这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,人们是不会忘记的,他的陵墓已成为河洛大地上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。
原创文章,作者: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ebacg.com/baike/526330.html